专业代码:080901 学科门类:工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计算机与信息产业需求,围绕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具有较强工程设计开发、解决复杂计算机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能够在计算机相关领域从事复杂系统设计、开发、维护、教育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5年后预期达成的目标:
目标1: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目标2: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4: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适应计算机领域对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
目标5:具备严谨的专业态度、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 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结合计算机领域进行逻辑表达推理与分析;
1.2 掌握计算机工程知识与专业知识,能够理解计算机领域的工程问题的复杂性,能够具备以工程理念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建立模型,具备模型构建与分析的能力;
1.4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模型,运用所学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对模型的局限性、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的具体背景,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建立或选择复杂工程的抽象模型;
2.2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的抽象模型,应用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开发技术对模型进行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
2.3 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系统的复杂性与局限性;
2.4 能够通过文献分析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的复杂性,能够分析现有工具、技术、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或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模块或算法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从软件工程、数字电路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功能模块;
3.2 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软硬件工程的需求开发与管理的能力。能够估算系统开发所需成本、时间;
3.3 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需求,具备软硬件工程开发中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能力。在复杂度、易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能够进行模块与系统级优化;
3.4 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数学、自然科学等科学原理提出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中的科学研究问题。具备针对科学问题的现场调研、文献调研的能力。
4.2 能够针对现场、文献调研的结果,分析现有工具、技术、方法的优缺点,提出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可行方案。
4.3 针对所提解决方案,能够基于计算机领域科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具备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和使用恰当的CASE工具,进行信息表达、建模、设计、模拟、验证,并能够在实践中了解这些工具使用的局限性。
5.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新技术资料的获取方法,能够图书、文献、中英文资料数据库、开放网站等途径查询和检索本专业相关的资料;
5.2 熟练掌握设计、仿真、开发、测试、配置管理等CASE工具,能够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建模与仿真模拟。
5.3 能够了解当前的工程和信息技术CASE工具在解决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时所存在的局限性和优势;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系统解决方案对社会、文化、安全、以及法律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6.1 了解计算机工程行业的法规、基本政策及相关法律知识,熟悉软硬件的特点和软硬件行业的特性;
6.2 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关注最新的技术与方法,学习应用经典创新案例;
6.3 能在社会、安全、文化、法律与健康框架内实践计算机工程项目,理解计算机工程在分析、设计、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应承担的相关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了解计算机相关发展的新技术,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7.2了解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7.3 能够认识和评价计算机领域的工程实践对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关系与组织形式、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要素的影响;
7.4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合理利用相关技术,发挥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降低负面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系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掌握较为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个人在历史以及社会、自然环境中的地位;
8.2 能够在日常行为和专业工程实践活动中理解并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勤奋、求实、创新、奉献等精神,正确的履行相关义务,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8.3能够在计算机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网络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企业实习等环节中履行应尽的责任。
9. 个人和团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承担其责任与义务。
9.1 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能主动参与到本学科的团队活动中。
9.2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的职责划分与成员构成,能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
9.3 能够正确估计自身能力,并能在团队中承担与能力相适应的职责与义务。
9.4 理解人个与团队的关系,通过团队升华自身的才能,能勇于承担团队中的重要角色。
10.沟通: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理解和撰写报告和设计文件,进行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答辩;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10.1具有良好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母语及工程技术语言针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描述、表达与答辩,并能够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10.2了解计算机系统工程及相关专业科技文档的基本构成及要求,并能按要求撰写报告与设计文档。
10.3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阅读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外文资料。
10.4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
11.2 能在计算机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中采用基本的经济决策方法。
11.3 能在项目中体会到管理的重要性,能在计算机学科中综合应用管理方法。
11.4 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合理应用所掌握的项目管理原理与方法。
12. 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追踪计算机科学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适应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学科特性。
12.2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和提高能力,能拓展计算机领域内的知识和能力。
12.3 能针对个人和职业的发展需求,追踪计算机科学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12.4不断拓展计算机技术和应用新领域,适应时代发展。
三、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8年;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核心课程
C++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
五、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项目
周
数
学期
| 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
| 教育周数
| 小
计
|
课堂
教学
| 复习
考试
| 专业实习与实践
| 毕业
论文
(设计)
| 入学
教育
| 国防教育
| 社会
实践
| 毕业就业教育
|
1
| 13
| 1.5
|
|
| 0.5
| 2
| *
|
| 17
|
|
2
| 16
| 2
|
|
|
|
| *
|
| 18
|
3
|
|
| *
|
|
|
| *
|
| 4
|
4
| 16
| 2
|
|
|
|
| *
|
| 18
|
|
5
| 16
| 2
|
|
|
|
| *
|
| 18
|
6
|
|
| *
|
|
|
| *
|
| 4
|
7
| 16
| 2
|
|
|
|
| *
|
| 18
|
|
8
| 16
| 2
|
|
|
|
| *
|
| 18
|
9
|
|
| *
|
|
|
| *
|
| 4
|
10
|
|
| 18
|
|
|
|
|
| 18
|
|
11
|
|
| 18
|
|
|
|
|
| 18
|
合 计
| 93
| 11.5
| 36
|
| 0.5
| 2
|
|
| 155
|
|
注:专业实习与实践等教学活动原则上安排在短学期实践周中,特殊要求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六、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学时数
| 学时比例
|
通识通修平台
| 必修
| 公共基础课程
| 35
| 19.50%
| 624
| 19.05%
|
指定选修
| 通识课程
| 6
| 3.34%
| 96
| 2.93%
|
任意选修
| 6
| 3.34%
| 96
| 2.93%
|
学科专业
基础平台
| 必修
|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 56
| 31.20%
| 1008
| 30.77%
|
选修
| 5
| 2.79%
| 96
| 2.93%
|
专业模块
| 必修
| 专业课程
| 25.5
| 12.11%
| 1104
| 22.73%
|
专业选修
| 9
| 5.01%
| 192
| 5.86%
|
交叉与自主
学习模块
| 选修
| 跨专业选修课程
| 4
| 2.23%
| 64
| 1.95%
|
集中实践环节
| 必修
| 专业综合实践
| 25
| 15.21%
| /
| /
|
素质拓展计划
| 必修
|
| 8
| 4.46%
| /
| /
|
合 计
| 179.5
| 100%
| 3276
| 100%
|
(二)实践性课程统计
类 别
| 学分
| 学分比例
| 学时
| 周数
|
实验课时
| 25.5
| 14.21%
| 808
| /
|
社会调查
| 1
| 0.56%
| /
| 1
|
专业技能训练
| 2
| 1.11%
| 32
| 2
|
专业见习、实习实训类
| 20
| 11.14%
| /
| 30
|
毕业设计(论文)
| 12
| 6.69%
| /
| 16
|
素质拓展计划
| 8
| 4.46%
| /
| /
|
合 计
| 68.5
| 38.16%
|
|
|
(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考试课程(门)
| 4
| 4
| /
| 5
| 5
| /
| 3
| 1
| /
| /
| /
|
(四)各学期周学时数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周学时
| 26.5
| 27
| /
| 29.5
| 28
| /
| 25.5
| 25.5
| /
| /
| /
|
本专业的嵌入式培养拟与北京盛哲公司、淮安淮微公司合作。企业参与的主要内容有三个:参与专业模块的教学任务、小学期的小型综合实训以及企业级的综合项目实训。专业模块部分设计了Web前端开发、Java开发技术、.NET开发技术及数字媒体供学生选修。
2.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项目、创业实践、学科知识与“互联网+”竞赛、发表研究论文、申请专利等方式获得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置换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最多可置换8个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