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902 学科门类:工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信息化行业需求,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扎实计算机基础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并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较强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运用先进工程化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素养,能够在软件工程领域从事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及软件企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
毕业5年后预期达成的目标:
1.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工程实践知识,同时掌握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熟练从事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工作、软件开发与测试工作、软件项目管理工作、软件系统维护工作,或初步具有信息技术企业的企业管理与运营的能力;
3. 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和工程管理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能在多学科跨领域的项目开发团队中开展工作;
4.在社会环境和行业领域中能够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以及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5.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工作态度、优秀的专业素养、以及卓越的个人能力。
二、毕业要求
工程知识: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1-1 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理解计算机工程中的抽象理论;
1-2熟悉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掌握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软件建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以及测试和维护的方法;
1-3能够运用工程知识和管理学知识解决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分析、表达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最优结果。
2-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思维描述和刻画软件工程中的抽象、复杂概念问题;
2-2能够针对不同行业或领域的复杂软件系统和项目选择合适且经济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数学模型建立复杂软件系统的形式化模型,以保证软件模型的正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2-3能够对模型的正确性建立验证方案,并进行科学的推理;
2-4 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和数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软件项目在分析、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综合考虑社会、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设计满足需求的软件系统。
3-1熟练掌握面向对象方法的系统业务建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及实现的方法;掌握面向服务开发的体系结构;了解面向组件开发的构件集成方法;
3-2 熟悉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流程及设计方法;
3-3 具备并熟练掌握Web应用开发的能力;
3-4 具备并掌握移动互联应用开发的能力;
3-5 具备并掌握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以及基于云计算开发的能力。
3-6 在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能考虑软件分析与设计、以及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经济、法律、安全、健康等制约因素。
研究:针对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以获得最优的结果。
4-1能够运用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CASE工具集,正确建立业务模型、系统模型、数据模型、测试模型等,并有效分析这些模型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从而确保软件开发的质量。
4-2 能够在已具有的软件分析与设计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4-3 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设计实验,完成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达到预期要求。
4-4 能够运用软件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方法,科学的分析业务系统的功能,设计业务系统的结构。
现代工具使用: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的软件开发工具,包括对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相应的局限性。
5-1 掌握本专业最新技术资料的获取方法,能够利用开放网站、文献数据库查询与检索本专业相关的资料;
5-2 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恰当的软件CASE工具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5-3 能够了解当前CASE工具在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时所存在的局限性;
工程与社会: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对社会、文化、安全、以及法律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6-1 了解软件工程行业的法规、方针和基本政策,熟悉软件的特点和软件行业的特性;
6-2 了解软件技术的发展历程,关注最新的技术与方法,学习应用经典创新案例;
6-3 能在社会、安全、文化、法律与健康框架内开发软件项目,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应承担的相关责任。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正确理解和科学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7-1关注软件工程相关的新技术,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7-2 能够正确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科学观;
7-3 能科学的评价复杂软件工程项目的实施对环境、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职业规范:具有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绿色环保意识,能够在软件系统开发工程实践中遵守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履行相应的责任。
8-1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2 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正确的履行软件工程项目实施中的相关义务。
8-3 能够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
8-4 具备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能够在软件项目开发的生命周期内遵守软件工程职业规范。
个人和团队:理解软件工程系统实践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的能力,在跨学科团队应用开发实践中能够有能力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熟悉软件项目团队中每个角色的责任与义务,明白个人在软件项目团队中所承担的任务。
9-2 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沟通,虚心听取团队其他成员的建议与意见,能够较好的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档、表达陈述,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进行比较简单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
10-1 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能够通过口头交流方式和书面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工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10-2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该语言的听、读、写应用能力;
10-3 能够设计软件工程标准模型,撰写软件工程标准文档,并对问题的陈述清楚、表达清晰;
10-4 了解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的发展现状,关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并具有自己明确的主张。
项目管理: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软件工程系统管理与决策方法,能够权衡各种设计方案并做出最优选择,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11-1 理解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理念,熟悉企业管理的流程,掌握企业管理方法;
11-2 掌握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和软件项目管理方法;
11-3 掌握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因而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内考虑成本、效率等经济因素,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终身学习:经历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设计过程,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
12-1 能够充分认识到终生学习的重要性,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设计实施计划,并积极的实施之。
12-2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扩展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12-3 积极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以适应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壮的体魄。
三、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8年;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软件工程
(二)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UML面向对象分析和建模、Java程序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测试技术。
(三)实践教学环节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软件工程综合设计、企业实训、毕业实习(软件工程)与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项目
周
数
学期
| 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
| 教育周数
| 小
计
|
课堂
教学
| 复习
考试
| 专业见习实习实训
| 毕业
设计
(论文)
| 专业技
能训练
| 入学
教育
| 国防教育
| 社会
实践
| 创新创业实践
|
1
| 13
| 1.5
|
|
|
| 0.5
| 2
| *
|
| 17
|
|
2
| 16
| 2
|
|
|
|
|
| *
|
| 18
|
3
|
|
|
|
|
|
|
| *
|
| 4
|
4
| 16
| 2
|
|
|
|
|
| *
|
| 18
|
|
5
| 16
| 2
|
|
|
|
|
| *
|
| 18
|
6
|
|
|
|
|
|
|
| *
|
| 4
|
7
| 16
| 2
|
|
|
|
|
| *
|
| 18
|
|
8
| 16
| 2
|
|
|
|
|
| *
|
| 18
|
9
|
|
|
|
|
|
|
| *
|
| 4
|
10
|
|
| 12
|
|
|
|
|
|
| 18
|
|
11
|
|
|
|
|
|
|
|
|
| 18
|
合 计
| 93
| 11
|
|
|
|
|
|
|
| 155
|
|
注:专业见习实习实训等教学活动安排在小学期中;特殊要求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专业模块课程部分设计了必选模块与选修模块两部分,必选模块有《Java程序设计》、《Java高级编程技术》两门课程组成,由本院老师负责教学实施。选修模块包括Java开发模块与移动开发模块两套方案供学生任选一个模块选修。Java开发模块课程包括:《JavaWeb应用开发》、《Java框架开发技术》和《Oracle应用》。移动开发模块课程有:《前端开发框架》、《Web开发基础》、《Web高级开发》。
2.本次培养方案设立交叉与自主学习模块,要求所有学生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跨学院、跨专业选修4学分课程,也可多选课程,多选学分可以冲抵专业选修课学分。跨专业选修课程总学分不能超过专业选修课程总学分。
3.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项目、创业实践、学科知识与“互联网+”竞赛、发表研究论文、申请专利等方式获得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置换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最多可置换8个学分。